記者陳金龍/台中報導 54歲陳姓男子因後腰疼痛到無法彎腰,自以為可能又長新骨刺而忽視,他就醫服藥後無改善,進行磁振造影檢查後,赫然發現腰椎椎間盤出現化膿情況,且像被細菌吃掉般變得空洞,疑似結核菌感染,所幸沒有入侵到神經,醫師安排脊椎前方減壓融合術後恢復良好。 據陳姓男患自述,他因後腰感到痛楚,以自己曾罹患骨刺經驗,推測可能又長新骨刺,因而暫時忽視,一直忍耐到真的不舒服,且無法彎腰時,才至童綜合醫院就醫。 童綜合醫院骨科部醫師郭家孝表示,陳男因下背疼痛,服用消炎止痛藥等治療不見改善,且持續惡化,逐漸出現下肢疼痛及無力等狀況,經磁振造影檢查,發現其腰椎第5節的椎間盤竟然化膿感染,就像被細菌吃掉般,整個變得空洞,研判應是結核菌或化膿性細菌感染。 郭家孝安排脊椎前方減壓跟融合手術,且考量患者椎間盤整個被腐蝕,使用鈦合金椎柱進行融作固定手術,所幸細菌沒有入侵神經,患者手術後復原良好,行走也漸漸恢復正常,住院5天即出院返家休養。 郭家孝指出,脊椎遭細菌或結核菌感染時,主要症狀為背部疼痛,短時間內椎間盤會逐漸被感染啃蝕化膿,幸陳男定時回診檢查,細菌感染啃蝕椎間盤情形才未擴大,呼籲民眾若出現莫名背部疼痛及下肢麻木無力時,甚至偶爾出現發燒等狀況,應特別注意,尋求專業骨科醫師診治,避免情況持續惡化而危害生命。
- Dec 07 Sat 2019 00:00
央視女記者英國賞港人巴掌 代價出爐...法院判賠8萬3
- Dec 06 Fri 2019 23:59
公車曬恩愛!她頭鑽外套蠕動 網看傻
娛樂中心/綜合報導歌手謝和弦個性向來有話直說,7年前曾自爆吸過大麻,形象隨即遭重創,之後他逐漸走回正途,並和混血辣妻結婚,不料竟再度惹上「麻」煩,目前已被警方帶回偵訊。諷刺的是,謝和弦昨(4日)才在臉書PO出小學母校頒發的感謝狀,同時自豪地說「阮壞竹出好筍」,如今卻因持毒遭逮,令人不勝唏噓。謝和弦昨日下午在臉書分享南投埔里國小頒發的感謝狀,上頭寫道「感謝音樂創作歌手傑出校友謝和弦,回饋母校義演及經驗分享給愛音樂的孩子,讓母校學生經由正向引導求學奮發向上,澤被學子散播愛與關懷。特頒此狀以表謝忱」;而謝和弦也開心地寫下「感謝您看阮不起,乎阮壞竹出好筍」。貼文曝光後,大批粉絲也跟著留言「你是最棒的!加油扣哥」、「這個真的要給你讚,果然是驕傲」、「愛國歌手謝和弦,反觀某吳xx」、「阿扣你好棒」、「有你誕生就是棒」、「好樣的」、「這兩句我瞬間想到『你媽沒有告訴你嗎』這首歌」、「阿扣真厲害,勇敢出聲,阮挺你」。沒想到,謝和弦才剛秀出感謝狀,今日卻遭人舉報吸食大麻;新北市海山分局接獲報案,派員至板橋華江一路一處民宅,發現謝和弦身旁有10多克的大麻,當場人贓俱獲,並將其帶回偵訊。有消息傳出,舉報謝和弦吸毒的疑似就是混血辣妻Keanna,據傳她看不慣老公再度誤入岐除,才主動打電話報警檢舉。x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:莫逞一時樂,遺害百年身! 拒絕毒品 珍惜生命 健康無價 不容毒噬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養眼的在這!張雁名「大肌肌」隆起超搶戲 胸前蹦出一條線麻煩不斷!謝和弦敢說敢言 曾砲轟這些大咖謝和弦曾挺大麻合法化 炎亞綸:荒謬!在台灣目前就不合法爆惹「麻」煩!謝和弦曾怒吼「不想當台灣人」後躁鬱症入院
- Dec 06 Fri 2019 15:41
陸港觀盤-PMI重回景氣榮枯點 投資陸股可望樂觀
中東 / 曾珮華 綜合報導1988年世界衛生組織將12月1日訂為世界愛滋病日,鼓勵全球各國發展愛滋政策、研發疫苗、進行預防教育、提供感染者及病患醫療照顧與支持。但歷經30多年,因醫療疏失所引起的愛滋感染仍時有所聞,巴基斯坦一個小鎮爆出有9百多名兒童感染愛滋病毒,起因於重複使用醫療機械、用未經消毒的工具近行操作。巴基斯坦貧窮小鎮 逾900兒童染愛滋在巴基斯坦較貧窮的地區,一些醫療服務提供者重複使用注射器、偷工減料以節省資金。綜合外國媒體報導,巴基斯坦信德省東南部城市日多地爾(Ratodero)1千多人感染愛滋,就是使用了不安全的針頭,導致愛滋病毒感染。自今年4月25日啟動篩查工作的7個多月來,巴基斯坦的日多地爾鎮的愛滋病毒陽性患者人數已達到1千182名,有240例為成年人,942例為兒童;在240例成人病例中,男性62例,女性178例;在942名兒童中,男童583名,女童359名。患者注射治療迷思 醫生重複使用針頭「省錢」巴基斯坦的患者「喜歡接受注射」,他們認為,若不進行注射治療,即使是小病,治療也不完整,而巴基斯坦的醫生也喜歡打針以滿足患者的需求,雖然可以只開藥或用其他方式治療疾病,但醫生可以透過在處方上添加注射劑來賺錢。在巴基斯坦,針頭的重複使用通常用於不必要的注射,不僅引發愛滋危機,先前已經爆發了多起B型肝炎,且巴基斯坦每年C型肝炎病毒新發感染率為全球最高,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重複使用不安全的針頭。原始連結更多華視新聞報導 憂中國掠奪資源 巴基斯坦反一帶一路 火車上煮飯引發爆炸 巴基斯坦70人死
- Dec 06 Fri 2019 15:41
努力多年仍被當毒蟲!謝和弦怒罵這句
鄉民中心/綜合報導許多情侶在熱戀期間,總會不時做出親熱舉動,就算在公共場所,有時也忍不住當眾曬恩愛,擋也擋不住。有網友近日搭乘公車,發現一對穿著制服的小情侶正在你儂我儂,還一起蓋著同件外套取暖,感情如膠似漆;不僅如此,女方後來直接把頭鑽進外套,引發無限遐想,讓網友忍不住驚呼「她在吹直笛?」原PO今(5日)在臉書社團「加藤軍路邊隨手拍」分享照片,只見一對穿著淺藍色運動服的小情侶正搭乘公車,2人坐在並肩的位子上,還一起蓋著外套取暖,彷彿乾柴遇到烈火,不顧前方和右排座位仍有其他乘客,隨即開始曬起恩愛;過沒多久,女方似乎飢渴難耐,竟直接鑽進外套,疑似在替男友口愛。畫面曝光後,大批網友全看傻眼,紛紛留言「成就解鎖:公車上吹直笛」、「已羨慕」、「嘉明的味道」、「剛放學要補充點蛋白質」、「年輕就是無畏」、「下課肚子餓了」、「公車上可以吃東西嗎」、「吃吃點心而已~上了一天的課,肚子餓了」、「下課餓了,吃熱狗」、「練習吹奏樂器」。不少人也開玩笑說,「好險我學生時代智慧型手機還沒流行」、「誰沒過去」、「都不怕司機緊急煞車」、「路況多變,請握緊扶桿」、「繼飛機上有蛇之後又一鉅作…公車上有樹懶」、「憨粿魚:拉進來,打出去。現在是:吸進來,吐出去」、「公車不是禁菸嗎」。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湖南瀏陽一煙火廠爆炸 廠房夷為平地7人慘死昨炫感謝狀!謝和弦爽嗆「壞竹出好筍」 今持毒遭逮超諷刺隔壁傳小孩哭聲!保全答案害她怕爆 結局超展開…網秒想歪八里空地解放!背後傳詭聲「看左邊」 他抬頭怕爆:犯大忌
- Dec 06 Fri 2019 15:41
女童屁股見紅稱:爸爸弄的!父險坐牢案情大逆轉
(法新社華盛頓4日電) 美國國會對總統川普的彈劾調查今天進入新階段,推動彈劾川普的聯邦眾議院司法委員會接棒舉行聽證會,3位憲法學者認為川普尋求外國干預美國選舉,已構成可以彈劾的罪行。不過,第4位作證的憲法學者表示強烈異議,堅稱必須川普犯下重大罪行和行為不端才能加以彈劾,但目前的證據「極其不足」。這也反映出華府政界的分裂局面。川普遠赴英國出席北大西洋公約組織(NATO)高峰會,但仍批評眾院司法委員會很「丟臉」,趁他不在華府時舉行聽證會,考量草擬彈劾條款。白宮發言人葛里向(Stephanie Grisham)也推文反擊,宣稱出席這場「騙人聽證會」的4位專家中有3位眾所週知對川普有偏見。民主黨強力主張應該罷黜川普,原因是他濫用職權,施壓烏克蘭調查選舉對手的黑資料。他們認為,建國元?在憲法中訂有糾正這種惡行的方法,就是彈劾。眾院司法委員會如今將考量是否對川普提出彈劾指控,這場電視轉播公聽會頗具戲劇性,雙方激烈爭執,不只作證的憲法教授意見分歧,共和與民主兩黨議員更是立場分明,為了是否彈劾川普唇槍舌劍交鋒。北卡羅來納大學(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)法律學教授葛哈特(Michael Gerhart)、史丹佛大學法學院(Stanford Law School )教授卡蘭(Pamela Karlan)和哈佛大學法學院(Harvard Law School)教授費德曼(Noah Feldman )都認為,川普的犯行已足以彈劾他。葛哈特表示:「我們3人意見一致。」在民主黨掌控的眾議院,舉行過聽證會的情報委員會昨天才通過對川普的彈劾報告,詳述有眾多證據顯示川普濫用職權和妨礙司法。報告中指出,川普和他的私人律師朱利安尼(Rudy Giuliani)以及高級外交官和白宮幕僚以幾個月時間推動計畫,施壓烏克蘭總統調查民主黨前副總統拜登(Joe Biden)。拜登目前在民主黨初選聲勢看好,可能贏得提名在2020年大選與爭取連任的川普對陣。民主黨籍的司法委員會主席納德勒(Jerry Nadler )在聽證會開始時表示,川普「願意為了個人政治利益危及我國的安全」,在2016和2020年都尋求外國干預美國選舉。葛哈特痛批川普說:「總統嚴重行為不端,包括行賄以及請求外國領袖幫忙,以交換他行使某些權力,此外他還妨礙司法和國會調查,這比以往任何總統的不當行為都還嚴重。」他又說:「如果國會不彈劾他,那麼彈劾程序便喪失所有意義,憲法精心規劃用來防止美國土地上出現國王的機制也沒有作用了。」
- Dec 06 Fri 2019 07:16
美國10月工廠訂單增長0.3% 擺脫連續兩個月負成長
網路平台YouTube 今(5) 公布台灣 2019 年度影片排行榜,包括「熱門影片」、「熱門音樂影片」、「快速累積訂閱創作者」、「熱門新聞影片」、「熱門創作者美食影片」、「熱門跨界合作影片」、「熱門嘻哈音樂影片」。其中「熱門音樂」由周興哲〈怎麼了What’s Wrong〉、高爾宣〈Without You〉、周杰倫和阿信合作的〈說好不哭〉,分別拿下前3名。熱門音樂部分,華語音樂延續去年銳不可擋的氣勢,其中台灣歌手所推出的歌曲就佔了過半的席次,而熱門戲劇也帶動了配樂的高人氣。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的榜單吹起華語嘻哈熱潮,不僅有嘻哈新星高爾宣以饒舌情歌〈Without You〉拿下排行榜第2名,鄧紫棋〈差不多姑娘〉也強勢攻佔第7名。觀察到這股趨勢,今年 YouTube 也特別分享「熱門嘻哈音樂影片」排行榜,該榜單所有名次全由華語嘻哈音樂搶佔,且十首當中有八首出自台灣嘻哈歌手,展現了台灣觀眾對華語嘻哈的喜愛,以及該音樂類型也逐漸在華語音樂中成為主流的趨勢。在熱門影片方面,台灣創作者依然持續發燒,上榜影片主題不僅十分多元,更反映出過去一年中引起熱烈討論的節目與時事,與台灣民眾的生活緊密連結。跨界合作 更佔據此榜單過半席次,例如Joeman帶觀眾開箱候選人住處、這群人TGOP茵聲與男友劉書宏合作的熱戀情侶經典語錄係謝,以及蔡阿嘎和蔡英文總統的「嘎名人尬台語」,分別登上「熱門跨界合作影片」排行第2、4、6名。2019年台灣YouTube熱門音樂影片排行榜:一、 周興哲〈怎麼了What’s Wrong〉二、 高爾宣〈Without You〉三、 周杰倫with五月天阿信〈說好不哭〉四、 郁可唯〈路過人間〉五、 謝和弦〈你是真的離開我〉六、 蔡依林〈玫瑰少年〉七、 鄧紫棋〈差不多姑娘〉八、 BTSfeat. Halsey'〈Boy With Luv〉九、 TWICE〈Fancy〉十、 玖壹壹ft.陳嘉樺〈來個蹦蹦〉更多 CTWANT 報導張書豪出賣女友「趴地開臀」私密照 歐陽妮妮笑哭回應了一時「性」起!噁男脫褲虐懷孕母狗 血染肛門狗寶寶慘死腹中昨天剛發布調職令 桃園保大大隊長今家中自戕
- Dec 06 Fri 2019 07:16
費德瑞對戰茲韋列夫 現場觀眾破4.2萬人創紀錄
工商時報【陳欣文╱台北報導】台灣永續能源基金會日前揭曉2019台灣企業永續獎得主,王道銀行(O-Bank)以綜合績效及單項績效多方面表現優異獲頒五大獎項。王道銀行致力追求利他圓己的王道精神,持續打造系統化的企業社會責任舉措,在公司治理、財務經營、人才培育、環境保護、供應鏈管理及社會公益等各方面綜合表現出色,獲頒綜合績效類「台灣永續企業績優獎」。在單項績效表現上,王道銀行去年率業界之先,對內推動同性伴侶員工享婚假及陪產假等相關福利,對外發行彩虹認同卡;今年再擴大推動跨性別友善職場環境,在內部推行性別友善服裝措施,對外則推出524同婚幸福專案以協助同婚伴侶成家,因積極推動人權平等與性別平權,連續第二年獲頒單項績效類「性別平等獎」。王道銀行重視人才價值,積極引進新血同時培育內部人才,今年推行O-Star菁英人才發展專案,鼓勵優秀員工提升競爭力並實現自我,因而獲頒單項績效類「人才發展獎」。在與利害關係人的溝通上則積極建立與員工、客戶、股東、政府機關、供應商和社會大眾的良好溝通管道,並以多元且創新的溝通模式,獲頒單項績效類「創意溝通獎」。此外,王道銀行本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依循多項國內外指標,並通過英國標準協會(BSI)認證,以資訊揭露完整且可信度高,獲頒企業永續報告類「金獎」,是自2016年出版第一本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以來,連續第四次獲獎且第二度獲得金獎。王道銀行企業社會責任委員會主委駱怡君副董事長表示,王道銀行長期耕耘企業社會責任及投入永續經營,秉持『利他圓己』的王道精神致力於與員工、客戶、股東、社會大眾等所有利害關係人共創多贏,不僅是台灣第一家獲得B型企業認證的上市公司與金融業者,也獲得多項企業社會責任獎項肯定。她強調,王道銀未來將持續用商業的力量做好事,期能為世界的美好盡一分力。
- Dec 06 Fri 2019 07:16
老司機極樂天堂 妹子全裸跨坐搖出水
文/Orchid 蘭餐廳(將西式料理透過最有溫度的服務理念,傳達給全世界)「蘭餐廳」的主廚基爾達Gildas Périn來自法國諾曼第,曾在洛杉磯度過7年的青少年時光;15歲回到諾曼第,對於未來感到茫然之際,想起自己最有成就感的時刻,就是為家人打理三餐,因此決心進入廚藝學校就讀。畢業後,他進入多家當地星級餐廳實習與工作,磨練料理基本功,同時也開始在不同主廚身上學習不同的料理哲學與管理方式,包括:Cordeillan Bages(二星,位於波爾多,曾以分子料理聞名,並為名廚Thierry Marx的發跡餐廳)、L’Etrier(一星)。他在一星餐廳A Contre Sens任職期間,得到關於食材搭配的技巧與思考脈絡;在傍海的五星酒店Westminister Hotel中,由於活力無窮的主廚William Elliot每周換菜單,幾乎周周都有不同考驗,也因此基爾達與在地的農人、漁夫都建立了濃厚的情誼,自此造訪產地、農人,成為基爾達的習慣。頭角崢嶸 名廚加持在諾曼第工作期間,基爾達參加了兩個全國性的廚藝競賽:他先在對象為年輕廚師的競賽「Creation et Saveurs」中獲得亞軍;2015年,則在「Challenge Culinaire du President de LA Republic」奪下冠軍。後者是由締造年紀最輕即獲得M.O.F.(Meilleur Ouvrier de France)肯定紀錄的大廚Guillaume Gomez主辦,是在法國廚界極具代表性的比賽。基爾達獲得由27位M.O.F.所組成的評審團一致肯定。奪下全國冠軍的基爾達成為年輕主廚圈的當紅炸子雞,工作邀約電話不斷,他也因此與影響他最多兩位廚藝導師相遇。在獲得冠軍同年,他接到巴黎最傳奇酒店─麗池酒店(Hôtel Ritz Paris)行政總主廚Nicolas Sale的工作邀約,邀請他一同參與這家超過兩百年歷史酒店的重新開幕,協助打理旗下的兩間餐廳(分別為二星La Table de L’Espadon與一星Les Jardins de L’Espadon);2017年,他在米其林六星主廚Yannick Alléno的邀請下,來到台灣成為STAY Taipei的副主廚,在餐廳結束營業後,到S Hotel同樣擔任副主廚的職位。2018年開始受邀在台北蘭餐廳Orchid Restaurant擔任主廚。基爾達說:「Nicolas Sale是一個獨具慧眼、非常聰明的廚師,他是個不吝將自己的理念、哲學分享給團隊,非常懂得『團隊建造』team-building的廚師;他教會我善用食材的技巧,讓同一種食材,以各種不同的料理方式呈現,以達到風味的連貫。」而Yannick Alléno更是影響基爾達的料理與想法至深的導師。近幾年研發出廚界革命性技法─低溫萃取濃縮法的Yannick,將法式料理的醬汁提升至嶄新境界,更影響了基爾達的料理風格。基爾達說:「Yannick告訴我,在食材面前,要放下因為長期訓練帶來的自以為是,去深究每一項食材最純粹的味道。」料理核心:時令〈Time〉& 產地(Place)對於基爾達來說,做料理不應受限於菜系、手法、國籍,最重要的是信賴食材原味的力量,因此他的料理只圍繞著兩大核心:時令〈Time〉& 產地(Place)。來到台灣之後,他積極地往產地探詢:基隆漁港、屏東可可園…只要得空,他必定前往產地進行交流。學術派的基爾德的料理脈絡十分嚴謹,他堅信做菜並非任意揮灑,而該有跡可循、順理成章。在Yannick調教下,他認為找到好品質的食材為第一優先;接著,嘗試所有能夠料理它的方式,去探求所有可能性與最好的味道;最後,再以呈現食材原味為前提下開始調味,一旦太早進行調味,就有可能破壞食材最珍貴的風味。(蘭餐廳-小黃瓜鮮奶油 Cucumber Melba)「簡單」、「理性」是基爾德的做菜風格,他認為出現在盤中的每一樣食材,都該有其任務與意義,無法為食材加分的元素,都不該出現,比如僅具觀賞價值而無味的食用花卉就很多餘;他堅信「減法」多過「加法」,每一道菜都有其美味的上限,應該見好就收,改良一道菜的方式不應該再堆砌,而該思考去除那些錦上添花的成分,料理最該呈現給賓客的景象,是時節的到來、是源於產地的美味。 ______________【Yahoo論壇】係網友、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,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,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>>> 投稿去
- Dec 05 Thu 2019 22:35
影/鼓勵縣民健檢 你做篩檢我送禮
經濟部日前表示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」(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s, RCEP)15國已經完成談判,預計明(2020)年簽署,對台灣經濟衝擊日增,政府會設法輔導廠商往高附加價值轉型。台灣若因政治意識型態作祟,持續無法加入區域性經貿組織,2020年將面臨鎖國衰退的巨大危機。RCEP包括「東南亞國協」(ASEAN)10個會員國與中國大陸、日本、韓國、澳洲、紐西蘭等5國(東協加5),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經濟體之一,也全是台灣最重要的貿易夥伴。舉例而言,中國大陸加港澳市場約佔台灣總出口的四成,「東南亞國協」約佔一成五,日韓同樣是台灣重要的貿易夥伴。「東協加5」市場合計吸收了台灣70%以上的出口產品,對台灣對外貿易的重要性不言可喻。根據RCEP的相關內容,除了降低產品的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之外,還包括服務貿易、智慧財產權、經濟技術合作、中小企業等18個領域,涵蓋內容相當廣泛,經濟影響力極為深遠,將牽動全球經濟版圖的移動,對以外貿為導向的經濟體台灣而言,影響更是重大。根據經濟學原理,如果台灣不能加入RCEP,將會對台灣經濟發展產生「貿易移轉效果」與「投資移轉效果」。就「貿易移轉效果」而言,RCEP成員間彼此降低關稅並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,成員之間的貿易額會大幅增加,相對而言,沒有加入的台灣所生產的相同產品,要附加關稅,價格相對較高,競爭力大幅下降,同時台灣出口產品要面對非關稅貿易障礙,如檢驗檢疫,產品很難進入RCEP成員境內,非常有可能會被成員境內生產的產品所取代,此即「貿易移轉效果」,造成台灣經濟邊緣化危機。其次,就「投資移轉效果」而言, RCEP成立後,會擴大吸引外資到成員境內投資,以獲得區內相對廉價的生產資源、享有關稅優惠與通關便捷、以及爭奪區內擴大的消費市場,這不但會排擠台灣的外資投入,更會吸引台商赴RCEP成員投資,加速台灣廠商外移,此即「投資移轉效果」,這也就是空洞化危機。 眾所皆知,台灣能否加入RCEP,中國大陸的態度非常重要,如果大陸強烈反對並從中阻撓,台灣根本無法參加國際經濟社會組織與其所舉辦的活動。因此,唯有兩岸關係改善,台灣才有可能擴大國際經濟參與,加入區域性國際經貿組織,經濟才不會被邊緣化與空洞化。台灣會不會被國際經濟社會邊緣化之關鍵在兩岸關係,而兩岸關係良窳的癥結所在就是「九二共識」,過去在2008至2016年國民黨執政的8年期間,兩岸在「九二共識」的基礎上,恢復交流協商,舉行過11次會談,簽署23項協議,為兩岸開創和平穩定,繁榮發展的新局。2010年6月29日兩岸簽署「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」(ECFA),2011年1月1日ECFA早期收穫(Early Harvest)生效後,使我國出口產品享有免關稅與通關便利的比例增加。2013年7月台灣與紐西蘭簽署經濟合作協議(ECA)、2013年11月與新加坡簽署經濟伙伴協議(ASTEP),這些成果都值得國人讚賞,也避免台灣經濟被邊緣化與空洞化的危機。「九二共識」雖然不能滿足所有台灣人民的政治理念,但卻是兩岸當前最大的公約數,是維繫當前兩岸和平穩定的基石。可惜的是,自從2016年5月20日民進黨執政後,由於堅決不承認「九二共識」,大陸方面認為是破壞兩岸政治協商的互信基礎,使得雙方政治緊張情勢節節升高,台灣也逐漸面臨被鎖國的命運。總而言之,兩岸關係不改善,台灣無法加入RCEP等國際經貿組織,經濟將面臨被邊緣化與產業空洞化的雙重危機。2020年是台灣人民做「開放繁榮」與「鎖國衰退」的抉擇;選擇兩岸和平發展,則台灣經濟可以開放繁榮;選擇台獨對抗,則台灣經濟將鎖國衰退,相信台灣人民會做出最明智的選擇。 (作者鄧岱賢,原海基會經貿處處長)【大華網路報】
- Dec 05 Thu 2019 22:34
化悲痛為力量,網球冠軍!
工商時報【陳駿逸】中美貿易出現了摩擦,供應鏈的遊戲規則重洗牌,此時爭取台商返鄉投資,尤其是「大膽西進」的業者華麗轉身,是主要的對策之一。但一如其他公共議題,朝野之間,總能找到了不同的觀點各自發揮,執政黨努力墊高允諾投資的數據,在野黨選擇從實際匯回的資金切入,出現「七千億」對上「零匯回」的高度反差。擴大投資是支撐台灣今明兩年經濟成長的主要來源,討論這個議題前,想先回顧兩段財經圈的往事。第一件,與財政部和央行的爭執有關。金管會還沒分出去之前的財政部,對於投資,和中央銀行有著截然不同的立場,財政部主張擴大外資參與,深化台灣的資本市場,央行則對短期外資相當感冒,不樂見特定資金在股市殺進殺出,助長投機氣氛,更無法忍受大量資金進出,對外匯市場的穩定造成干擾。簡單的說,央行對於「直接投資」(FDI)相當歡迎,對「財務投資」就謹慎許多。這項政策爭論持續了許多年,大小會議或私下採訪,常見官員立場針鋒相對,從結果看,敗下陣的卻是央行。有非常長的一段時間,台灣對投資股市的外資門檻愈開愈大,有模有樣的實質投資卻看不到幾個。一直到了今年,央行念茲在茲的「直接投資」,才出現了有可能明顯成長的機會。相較於「數字來數字去」的財務投資,直接投資的構成複雜多了。資金之外,一個立案項目落實可能的方式,還包括了技術作價、土地或機器設備的提供,如果業者小有名氣,他的商標和商譽,也有機會成為投資內涵的組成成分之一。第二件,是要整理一下開放台商西進的背景。台商前進大陸投資,始於90年代初期,當時的台灣經濟,面臨工資、土地價格飛漲,環保意識抬頭,許多以加工出口為主的外銷業者,失去了國際貿易上最重要的「比較利益」,加上大部分的產品,技術層次不高、必須倚賴價格競爭力,才能賣好賣滿。於是乎,就業者的立場而言,為了降低成本,赴大陸設廠成了大勢所趨。再從政府的角度來看問題,面對大陸乃至東南亞各國崛起,開始推動外銷導向的發展模式時,資源有限的台灣,只能設法「騰籠換鳥」,推動產業的進一步升級。說穿了,放出去到大陸投資的外銷型企業,很大一部分,是因為台灣本身想要加以淘汰,才同意放行。政策開放後,許多原本折舊攤提殆盡的機器設備或生產技術,都因此鹹魚翻生,它們在會計帳上的價值本已是「0」,轉個彎西進,都成了數百萬美元起跳的新投資計畫,真正實現了「華麗轉身」。說這兩件事,是想釐清楚:直接投資非常複雜,並非只靠帳面數字就可以解釋清楚;若以開放到大陸投資的外銷型廠商而言,它們的生產技術與產品檔次,應和台灣母廠或同類型的業者,存在著層次上的落差。當我們關心新一波廠商投資,資金以外的問題更值得好好思考。舉例來說,準備返台投資的業者,真拿得出合乎台灣產業須要的技術能力嗎?投資審查機制要怎麼把關,避免為了衝刺好看數據,出現撿到籃子都是菜的情況?當初「給一條生路走」的開放政策下,低技術層次的廠商,怎又成了現階段要極力爭取的對象呢?政策的爭辯仍會持續,但焦點不應是資金的多寡、來源、方式或期間,還有許多更重要的問題,須要找到答案。